《现代医用影像学》杂志社
首页 > 期刊导读
 
/ / /
 

CT影像学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

 
来源:现代医用影像学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3-08
 
0 引言 CT(Computerized Tomography)是一种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,它在不破坏物体基本结构的前提下,运用数学方法将物体物理量的投影数据进行相关处理,将物体的二维图像变成三维的技术[1]。该项技术是采用一位上世纪数学家的基础理论,演化而形成的,该理论出现后,断层成像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,并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尤其在医学领域中,在临床上,CT能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,例如:胸部疾病、腹部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、盆部疾病等等。CT的射线可分为:X-CT、UCT等。临床中,常见CT检测通常以下几种方式,分别为:造影扫描、平扫、造影增强扫描,一般不做特殊声明的常规CT检查均为平扫,当平扫影像不清晰或某种特殊疾病需要时,则可进行造影扫描或造影增强扫描。通常在大型医院会配备CT医学影像工作站,该工作站其程序设计较为合理和科学,同时,集中了报告存储、视频采集、打印等功能,在临床中疾病的排查、诊断等方面有关键作用。 1 CT工作原理 1.1 CT成像原理。CT的工作原理为:利用精确准直的放射线与探测器结合,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扫描,由探测器接收穿过机体的放射线,并进行一系列转换,最终转换为电信号,再转为数字,最后输入计算机,并进行处理[2]。该方法的最终结果是探测器接收经过人体的放射线,但人体会存在个体差异,某些部位对放射线的敏感程度大小不一,有些患者某个部位对x线束反应能力极弱,某个部位反应强,因此,在使用CT进行检查、诊断时,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误差,当诊断结果存在异议时,可通过其他诊断方法或增强扫描来进行最终诊断。 1.2 CT成像过程。CT成像过程主要有数据采集、整理、图像显示、打印等几个步骤。当患者进行CT检查时,数据就随之出现,通过滤过板、A/D转换器、探测器等相关仪器将患者所检测的数据进行统一采集并整理,继续采用直接或间接法将所收集的数据进行重建,重建完成后,显示器就会显示出来重建后的图像,按常规方法进行打印、冲洗。 1.3 CT特征。CT检测的优势主要以下几点:①密度分辨率高,图像较清晰,能够准确的判断病情;②诊断时间短,在相对紧急的情况下中能够快速对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,提高治疗效率;③实现定量分析,特别是在肿瘤的诊断上更是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。CT检测的局限性主要以下几点:①CT设备相比其他医疗器材价格相对偏高,因此,检查费用也相对较高,使该方法受众群体较小;②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,某些部位的检查,诊断价值还不够准确,不能与病理结果相比较;③CT诊断辐射剂量较大,因此,备孕、怀孕女性不能进行该项检查,也尽量避免靠近该区域[3]。 2 CT的应用 2.1 CT灌注成像。CT灌注成像是医学中CT技术的新应用,属于功能成像的范畴。CT灌注成像是通过对指定位置注射造影剂,再对该位置进行CT扫描,从而获得该位置的TDC,以便用相应方法得出平均通过时间、血容量等相关数值,观察并记录相关参数,用于后续数据评价及病情判断。CT灌注成像与常规CT扫描相比较,前者能够准确显示出病灶部位的血液供应情况,其准确性较佳。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、准确判断病变程度、计算便利、显示细节等优点,在临床中,主要在肿瘤、脑部等方面进行研究,可根据患者肿瘤部位的相关数据分析,来判断肿瘤的生长情况、良恶情况、是否出现转移等相关情况[4]。目前,CT灌注成像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,可检测人体多种疾病,为评价脑梗死、肿瘤、血液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,提供了更加准确、价值的诊断方法。 2.2 CT心脏成像。常规CT不能对心脏等运动器官进行相应检查,这在临床应用中带来很大影响。随着医疗技术不断优化,CT技术也在不断更新,多层螺旋CT应运而生,多层螺旋CT的出现突破传统CT不能检测了运动器官这一盲区,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,打破了CT对运动器官不能检查的弊端,是CT技术的新进展,5秒完成心脏扫描,对心率要求不再严格,检查成功率>90%[5]。多层螺旋CT在心脏疾病的检测中占重要地位,能够检测患者心功能指标、心脏疾病等,例如:快速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、最大安全性的筛选冠心病高危患者。多层螺旋CT在临床检查运动器官的病变中使用较多,具有操作简单、检查时间段、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。 2.3 CT血管成像。CT血管成像是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,在浓度最高时进行扫描并转化为图像。CT血管成像与传统的血管造影相比较,前者操作简单、对患者无任何伤害。CT血管成像扫描范围较广,能够检测颅脑、心脏、肾脏等机体各个部位,可了解患者有无相关血管病变,例如:狭窄、畸形等,对手术与治疗帮助将不可估量。CT血管成像可清楚显示出全身各脏器的血管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。同时能够对血管病变的程度及具体情况做出准确判断,可各个角度显示脑血管的相应情况,适合于术前定位、随访等。CT血管成像在临床中具有微创、安全、费用低廉等优点,适合大量推广,同时,在心脑血管相关疾病中有重要意义。 2.4 虚拟内窥镜。虚拟内窥镜技术是模拟传统光学内窥镜的一种新型技术,将医学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完美结合,为医疗事业做出较大贡献。常见的虚拟内窥镜包括支气管镜、虚拟胃镜等等。该技术原理为:将医学影像作为原始数据,经过一系列转化,形成虚拟图像。虚拟内窥镜技术不需要将内窥镜体放入患者体内,就能得到检测结果的新型技术,减少了患者的检查痛苦。临床中,虚拟内窥镜技术通常在辅助诊断、手术规划等方面应用较广,特别是在狭小空间内,虚拟内窥镜的优势更为突出。内窥镜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还可用于手术,在临床医学中诊断、治疗过程中有重要作用[6]。 3 结论 CT影像学技术,能够借助数学方法,展开物理量投影处理,实现病变信号、三维图像的转变,从而为疾病严重程度判断提供重要参照。CT技术的医学诊断效果非常明显,给患者减轻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,但由于CT设备相比其他医疗器材价格相对偏高,因此,检查费用也相对较高,使该方法受众群体较小,并且在定性检查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,因此医院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这种技术。随着科技不断进步、医疗行业不断发展,CT技术也会不断得到创新、发展,在临床中的使用会更加便利,诊断、治疗的质量也不断提升,致力于全范围的人体检测,从而实现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。 [1] 黎明.医学影像技术学CT的工作原理以及新应用[J].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,2016,16(57):222-223. [2] 刘全胜.医学影像技术学CT的工作原理以及新应用探讨[J].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,2019,3(4):129-130. [3] 徐超.论影像技术学CT在医学界的应用及展望[J].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,2016,3(50):9993. [4] 郑亮.MRI与CT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于脊柱外伤诊断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[J].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,2017,1(15):15-19. [5] 蔡自强.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的意义[J].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,2018,41(8):20-23. [6] Bo Li, Xiaodong Kang. Application of CT Perfusion Imaging Technology in the Diagnosis of Hepatitis and Liver Cirrhosis[J]. Nephron Clinical Practice,2017,5(4):110-114. 0 引言CT(Computerized Tomography)是一种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,它在不破坏物体基本结构的前提下,运用数学方法将物体物理量的投影数据进行相关处理,将物体的二维图像变成三维的技术[1]。该项技术是采用一位上世纪数学家的基础理论,演化而形成的,该理论出现后,断层成像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,并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尤其在医学领域中,在临床上,CT能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,例如:胸部疾病、腹部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、盆部疾病等等。CT的射线可分为:X-CT、UCT等。临床中,常见CT检测通常以下几种方式,分别为:造影扫描、平扫、造影增强扫描,一般不做特殊声明的常规CT检查均为平扫,当平扫影像不清晰或某种特殊疾病需要时,则可进行造影扫描或造影增强扫描。通常在大型医院会配备CT医学影像工作站,该工作站其程序设计较为合理和科学,同时,集中了报告存储、视频采集、打印等功能,在临床中疾病的排查、诊断等方面有关键作用。1 CT工作原理1.1 CT成像原理。CT的工作原理为:利用精确准直的放射线与探测器结合,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扫描,由探测器接收穿过机体的放射线,并进行一系列转换,最终转换为电信号,再转为数字,最后输入计算机,并进行处理[2]。该方法的最终结果是探测器接收经过人体的放射线,但人体会存在个体差异,某些部位对放射线的敏感程度大小不一,有些患者某个部位对x线束反应能力极弱,某个部位反应强,因此,在使用CT进行检查、诊断时,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误差,当诊断结果存在异议时,可通过其他诊断方法或增强扫描来进行最终诊断。1.2 CT成像过程。CT成像过程主要有数据采集、整理、图像显示、打印等几个步骤。当患者进行CT检查时,数据就随之出现,通过滤过板、A/D转换器、探测器等相关仪器将患者所检测的数据进行统一采集并整理,继续采用直接或间接法将所收集的数据进行重建,重建完成后,显示器就会显示出来重建后的图像,按常规方法进行打印、冲洗。1.3 CT特征。CT检测的优势主要以下几点:①密度分辨率高,图像较清晰,能够准确的判断病情;②诊断时间短,在相对紧急的情况下中能够快速对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,提高治疗效率;③实现定量分析,特别是在肿瘤的诊断上更是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。CT检测的局限性主要以下几点:①CT设备相比其他医疗器材价格相对偏高,因此,检查费用也相对较高,使该方法受众群体较小;②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,某些部位的检查,诊断价值还不够准确,不能与病理结果相比较;③CT诊断辐射剂量较大,因此,备孕、怀孕女性不能进行该项检查,也尽量避免靠近该区域[3]。2 CT的应用2.1 CT灌注成像。CT灌注成像是医学中CT技术的新应用,属于功能成像的范畴。CT灌注成像是通过对指定位置注射造影剂,再对该位置进行CT扫描,从而获得该位置的TDC,以便用相应方法得出平均通过时间、血容量等相关数值,观察并记录相关参数,用于后续数据评价及病情判断。CT灌注成像与常规CT扫描相比较,前者能够准确显示出病灶部位的血液供应情况,其准确性较佳。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、准确判断病变程度、计算便利、显示细节等优点,在临床中,主要在肿瘤、脑部等方面进行研究,可根据患者肿瘤部位的相关数据分析,来判断肿瘤的生长情况、良恶情况、是否出现转移等相关情况[4]。目前,CT灌注成像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,可检测人体多种疾病,为评价脑梗死、肿瘤、血液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,提供了更加准确、价值的诊断方法。2.2 CT心脏成像。常规CT不能对心脏等运动器官进行相应检查,这在临床应用中带来很大影响。随着医疗技术不断优化,CT技术也在不断更新,多层螺旋CT应运而生,多层螺旋CT的出现突破传统CT不能检测了运动器官这一盲区,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,打破了CT对运动器官不能检查的弊端,是CT技术的新进展,5秒完成心脏扫描,对心率要求不再严格,检查成功率>90%[5]。多层螺旋CT在心脏疾病的检测中占重要地位,能够检测患者心功能指标、心脏疾病等,例如:快速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、最大安全性的筛选冠心病高危患者。多层螺旋CT在临床检查运动器官的病变中使用较多,具有操作简单、检查时间段、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。2.3 CT血管成像。CT血管成像是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,在浓度最高时进行扫描并转化为图像。CT血管成像与传统的血管造影相比较,前者操作简单、对患者无任何伤害。CT血管成像扫描范围较广,能够检测颅脑、心脏、肾脏等机体各个部位,可了解患者有无相关血管病变,例如:狭窄、畸形等,对手术与治疗帮助将不可估量。CT血管成像可清楚显示出全身各脏器的血管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。同时能够对血管病变的程度及具体情况做出准确判断,可各个角度显示脑血管的相应情况,适合于术前定位、随访等。CT血管成像在临床中具有微创、安全、费用低廉等优点,适合大量推广,同时,在心脑血管相关疾病中有重要意义。2.4 虚拟内窥镜。虚拟内窥镜技术是模拟传统光学内窥镜的一种新型技术,将医学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完美结合,为医疗事业做出较大贡献。常见的虚拟内窥镜包括支气管镜、虚拟胃镜等等。该技术原理为:将医学影像作为原始数据,经过一系列转化,形成虚拟图像。虚拟内窥镜技术不需要将内窥镜体放入患者体内,就能得到检测结果的新型技术,减少了患者的检查痛苦。临床中,虚拟内窥镜技术通常在辅助诊断、手术规划等方面应用较广,特别是在狭小空间内,虚拟内窥镜的优势更为突出。内窥镜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还可用于手术,在临床医学中诊断、治疗过程中有重要作用[6]。3 结论CT影像学技术,能够借助数学方法,展开物理量投影处理,实现病变信号、三维图像的转变,从而为疾病严重程度判断提供重要参照。CT技术的医学诊断效果非常明显,给患者减轻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,但由于CT设备相比其他医疗器材价格相对偏高,因此,检查费用也相对较高,使该方法受众群体较小,并且在定性检查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,因此医院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这种技术。随着科技不断进步、医疗行业不断发展,CT技术也会不断得到创新、发展,在临床中的使用会更加便利,诊断、治疗的质量也不断提升,致力于全范围的人体检测,从而实现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。参考文献[1] 黎明.医学影像技术学CT的工作原理以及新应用[J].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,2016,16(57):222-223.[2] 刘全胜.医学影像技术学CT的工作原理以及新应用探讨[J].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,2019,3(4):129-130.[3] 徐超.论影像技术学CT在医学界的应用及展望[J].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,2016,3(50):9993.[4] 郑亮.MRI与CT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于脊柱外伤诊断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[J].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,2017,1(15):15-19.[5] 蔡自强.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的意义[J].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,2018,41(8):20-23.[6] Bo Li, Xiaodong Kang. Application of CT Perfusion Imaging Technology in the Diagnosis of Hepatitis and Liver Cirrhosis[J]. Nephron Clinical Practice,2017,5(4):110-114.

文章来源:现代医用影像学 网址: http://xdyyyxx.400nongye.com/lunwen/itemid-2508.shtml


上一篇: 双排CT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
下一篇: 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论文_浅议电影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共享建设



点击在线投稿

 
/ / /
 
 
 
 

Copyright 2001-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
本站不是《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社》官网,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,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。